5月10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聯合十三部門發布《關于印發2023年糾正醫藥購銷領域和醫療服務中不正之風工作要點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明確提出要重點整治醫藥領域突出腐敗問題。
根據國家衛健委官方同日發布的《關于調整糾正醫藥購銷領域和醫療服務中不正之風部際聯席工作機制成員單位及職責分工的通知》,按照國務院組成部門和相關職能調整情況,此次對糾風部際工作機制成員單位進行了調整,由原來的9個增加到14個部門。
官方解讀指出,本次《通知》是機制調整到位后首次對糾風工作進行部署,對于做好今年的行業作風建設工作意義重大。
根據《通知》,整治行業重點領域的不正之風問題,主要集中在行業管理、行業組織以及醫藥產品銷售采購這三個方面。
行業管理方面,重點是普惠制認證、行政許可、日常監督和行政執法等行業管理過程中的不正之風問題,尤其是泄露招投標價格、申報資料、技術數據等工作秘密。違規干預行業的設置審批,包括第三方醫學檢驗機構及醫美、口腔等醫療機構和診療科目等事項。
醫藥領域濫用行政權力排除、限制競爭的行為一直是市場監管部門的執法重點。
去年6月,《中國反壟斷法》正式完成并落地執行。其中,明確規定“行政機關和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不得濫用行政權力,通過與經營者簽訂合作協議、備忘錄等方式,妨礙其他經營者進入相關市場,或者對其他經營者實行不平等待遇,排除、限制競爭”。
行業組織方面,重點是各級各類行業組織或學(協)會在工作或推進業務主管部門委托事項過程中的不正之風問題,尤其是以“捐贈”、學術活動、舉辦或參加會議等名義變相攤派,為非法輸送利益提供平臺,違規接受捐贈資助等問題。
伴隨著醫療反腐深入,傳統的現金賄賂模式越來越少。與此同時,對于醫療領域隱蔽利益輸送的監管正在不斷升級,目前多地正在開展專項整治行動,已有大批相關人士落馬。
醫藥產品銷售采購方面,重點是醫藥產品銷售過程中,各級各類醫藥生產經營企業及與之關聯的經銷商、醫藥代表,以各種名義或形式實施“帶金銷售”,給予醫療機構從業人員回扣、假借各種形式向有關機構輸送利益等不正之風問題;以及在藥品、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中,不履行采購合同,包括拒絕執行集采中選結果、對中選產品進院設置障礙、采購高價非中選產品或臨床可替代產品、違規線下采購等問題。
在“帶金銷售”問題上,招采信用評價制度對企業起到了極強的震懾作用。一旦被評為“失信”,相關企業涉案產品有可能面臨被暫停掛網的處罰。嚴重情況下,企業的所有產品都將被中止掛網、投標資格。
作為采購方,醫療機構也面臨著嚴格監管。在集采方面,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發布的《關于印發國家二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操作手冊(2022版)的通知》中,增設了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中選藥品完成比例。截至目前,今年已有多家醫院因采購進度未達標被通報。
來源:賽柏藍器械
聲明: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